住建部發布《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遭受破壞的嚴峻形勢,基礎設施短缺、公共服務不足等問題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嚴重制約城市發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轉型。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下統稱“城市雙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行動,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的客觀需要,是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標志。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城市雙修”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將“城市雙修”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重點,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協同推進。將“城市雙修”作為各城市住房城鄉建設、規劃等部門的重要職責,加強與相關部門分工合作,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政策,整合資源、資金、項目,協同推進。 ——統籌規劃,系統推進。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和城市發展規律,綜合分析,統籌規劃,加強“城市雙修”各項工作的協調銜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 ——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堅持問題導向,根據城市生態狀況、發展階段和經濟條件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實施方案,近遠結合,分類推進。 ——保護優先,科學推進。堅持保護優先原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修復受損生態,妥善處理保護與發展關系,科學推進“城市雙修”。 (三)主要任務目標 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雙修”實施計劃,開展生態環境和城市建設調查評估,完成“城市雙修”重要地區的城市設計,推進一批有實效、有影響、可示范的“城市雙修”項目。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初見成效,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城市特色風貌初顯。 |
相關文章
- 一圖讀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生態環保工作2021-03-15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21〕7號)2021-04-01
- 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2021-04-27
- “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2021-08-31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2021-09-13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2021-10-2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