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真正的全國統一的碳市場
隨著2017年起動全國碳市場的時間點臨近,2016年成為碳排放市場的關鍵一年。在6月16日召開的第七屆地壇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我們建立的碳市場是真正的碳市場而不是偽碳市場。真正的碳市場是所有參與經營的主體享有平等權利和均等的回報率,才能享有資源產出率和回報率的權利。 對于全國碳市場的整體規模,蔣兆理透露,根據初步預計,明年啟動后碳市場設置碳排放額將達到每年40億-50億噸。 碳市場應是全國統一標準 據之前媒體報道,在有關部門設計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及配套實施細則的同時,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的配額分配方案也正在醞釀中,該方案計劃將在2016年內出臺實施。在與會人士看來,全國碳市場啟動前最重要的“博弈”也許就是碳配額的分配了。 “我們在征求地方意見的時候,有很多同志認為碳市場是責任義務的體現,我的碳市場也要在責任和另外一個方面有所區別。”在談到碳配額是否應向經濟發展壓力相對較大地區傾斜的問題時,蔣兆理認為,西部等地區要發展但應是通過轉移和其他方式扶持,就碳市場來說,一定是全國統一標準,否則這個市場就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設計這個碳市場,發放的配額不具有投資性和合理性,碳市場不能夠喚起投資人的積極性,也不能夠帶來穩定和可靠的收益以及預期” 蔣兆理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基本的問題是混淆了區域發展的補貼意義和碳市場功能之間的本質區別。對于地區發展的差異性,要經過其他的方式解決,碳市場一定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否則這個碳市場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其實,在北京市與河北省承德市正式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時,就有專家提出建議,在分配配額時,在配額分配上向河北多傾斜一些,而為北京分配的指標更緊張一些,令北京的企業產生更多的購買配額需求,甚至可以根據河北現有的碳排放量確定配額,讓企業但凡出現減排就可以出售配額,變成可以賺錢的生意。 這位專家認為,“目前北京和河北的這種跨區域碳市場并未設置明確的碳配額分配比例。但下一步在分配過程中,倘若‘一視同仁’,不考慮到北京和河北的地區差異,就會出現如下情況:北京市的配額指標過于寬松,不需要花很大氣力就可以完成減排目標。相對而言,河北省由于指標過于嚴格,導致企業完不成減排任務,必須要到市場上去進行購買。這樣一來,北京企業不需要買,而河北企業又要花一大筆費用去購買碳配額,最終兩方都不愿意參與,進而導致市場缺乏活躍度。” 而廣東明確提出,主管部門根據廣東省減排目標,結合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設定合理的配額總量,預留新建項目碳排放空間,通過配額發放,將新增配額向粵東西北地區傾斜,滿足上述地區的發展需求,確保碳交易機制更好地服務于廣東省經濟發展總體布局。 碳排放交易權體系還不健全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出席并發言,他表示,如果說幾年前剛剛提出要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時候,人們還對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持懷疑甚至是否定態度。時至今日,已經很少有人有這種懷疑,首先要歸功于我們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取得的成功,在七個試點省市構建法律政策體系,排放配額分配和管理,排放測量、報告與核查,交易和管理、能力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為啟動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愛民認為,與此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表現在實施碳排放交易權的體系不完善,不健全。大多數地區還是依據行政規章建設碳交易市場,試點的總量總體偏松,導致配額價格較大幅度下跌,市場活躍度不高,交易規模有限,市場監管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參與主體的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 “對于國家和地方的主管部門,第三方機構參與碳排放交易的企業以及交易機構都是新的挑戰和考驗。” 馬愛民表示,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是全球第一大交易市場,市場治理的難度必然更大,對立法要求更為迫切,盡快出臺全國碳排放交易權管理條例和相關細則,對于規范市場行為,增加市場透明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馬愛民說,對于第三方機構考驗技術能力以及誠信對,如果核查過程中不能保持公平、公正,不按照規定去進行核查,有可能會造成不同企業減排成本差異,導致對市場公平性的懷疑,直接威脅到碳交易市場的生命力,因此對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監管,應該是政府部門和市場監管的重大職責之一。
對于在全國碳市場建立碳交易機構,馬愛民說,地方表示保持多個交易機構,有利于公平競爭,鼓勵提高交易機構的服務水平是有利的。“但是過多交易機構導致平均盈利水平下降,有可能造成惡性競爭。可能造成全國統一市場的割裂,出現地方保護主義,這是在我們全國碳市場建設過程中需要給予關注的。” |
相關文章
- 習近平: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碳達峰2021-04-23
-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2021-06-23
- 一圖讀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2022-08-01
-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讀2022-08-18
- 視頻丨生態環境部:保證碳排放數據質量 對弄虛作假“零容忍”2024-03-06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