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全國碳交易市場將在2016年啟動 涉及6大行業
時間:2015-02-05 10:45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626
次
全球環保研究網訊,在2月4日舉辦的中國碳排放交易高層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氣候司國內政策和履約處處長蔣兆理表示,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市場;全國市場初步將納入6個行業的年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的企業,碳市場排放量可能涉及30至40億噸。
自2013年6月以來,我國相繼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湖北、重慶等地建立了7個碳交易市場,這一系列交易試點拉開了我國碳交易從無到有的序幕。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副司長孫翠華此前表示,7個省市的碳交易試點都明確了交易范圍,設定了控制碳排放的目標,建立了碳排放的核查體系,也建立了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平臺,并開展了相關能力建設,試點進展順利,成績顯著。
隨著碳交易試點的順利推進,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1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將繼續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蔣兆理在發言中透露,全國碳市場建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14至2016年為前期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是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關鍵時期,必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檢驗標準,把所有工作按照施工圖推進。
2016年至2019年是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正式啟動階段。這一階段將全面啟動涉及所有碳市場要素的工作,檢驗碳市場這個“機器”的運轉情況,但不會讓“機器”達到最大運行速度,而是逐步加大力度。
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首批行業企業將由電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5個傳統制造業和航空服務業構成。碳市場排放量可能涉及30至40億噸。如果僅考慮現貨,交易額預計可達12至80億元;如果進一步考慮期貨,交易額將大幅增加,活躍性也將大幅提升,交易金額將達600億到4000億元。
到2019年以后,我國將啟動碳市場的“高速運轉模式”,使碳市場承擔溫室氣體減排最核心的作用。
“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必須理順法律法規、企業參與、碳排放數據精準性等問題,也要處理好全國市場和現有7個試點市場的關系。”蔣兆理分析說,例如,法律建設關系到碳市場的水平,建設全國碳市場,必須確保法律層次足夠高,法律約束力要足夠強;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也將影響到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和管制措施有效性。
蔣兆理還透露,全國碳交易市場運行以后,將在確保流通的碳單位同質性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現有7個碳交易試點,實現全國市場與7個碳交易市場的兼容。
所謂“兼容”,一是在核算方法上,將7個試點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調整和統一;二是在準入門檻方面,全國碳市場前期首批行業控制在“5+1行業”范圍內,年排放量2.6萬噸規模以上的企業規模以上,而7個碳交易試點要確保現有已經參加碳交易的企業無條件地納入全國市場。
“未來碳市場不能只有一至兩個交易機構,但也不能交易機構‘遍地開花’。”蔣兆理說,歐盟的碳交易市場涉及的企業數量不多,碳排放量也不算太大,但保存了八個交易機構,這些機構各司其職、運行有序。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的碳交易市場,大致需要7至10個交易機構為碳交易服務。現有的7個試點市場的交易機構,今后完全可以成為全國市場交易機構的組成部分。
(資訊鏈接:http://www.olotour.com/86/view-2648-1.html)
|
相關文章
- 全國碳市:市場潛力將高達千億元2015-08-13
- 2017年中國碳排交易體系碳價上升至40元/噸2015-09-15
- 碳資產能否精加工深加工?2015-11-05
- 全國碳交易開啟在即,鋼鐵行業面臨挑戰2016-06-30
- 構建全國碳市場 開發林業碳匯2016-10-25
- 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進入倒計時2017-12-08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公司戰略] 一種更先進的SCR技術:戈爾脫硝除塵一體化方案引領脫硝升級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
|
|
|
|